• 三牛娱乐注册
  • 三牛娱乐登录
  • 三牛娱乐招商QQ
  • 顺利闭幕 第四届悠谷中芬国际教育论坛

    作者:admin发表时间:2023-06-25

      芬兰的基础教育被称作“奇迹教育”,近年来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和学习。南京新书院作为南京第一所未来学校,秉承“与儿童一起对话未来”的教育核心表达,与芬兰教育界持续开展对话与合作,身体力行为当代中国构建更有活力的教育生态样本。

      从2018年开始,悠谷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悠谷中芬国际教育论坛”。论坛上,中芬教育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教育领军人物各抒己见,有真实教育案例展示,有真实教育成果汇报,有教学经验分享……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教育人都会聚集到这里,共同畅想未来的教育方向,共同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路径。

      今年论坛的主题聚焦于教师成长与未来学校。邀请中芬两国杰出的教育工作者,共话教育者的身份升级,共话未来学校所需的教师素养,共话未来学校教师的成长路径,共话教育发展的现实与未来。

      为了共同探讨“教师成长与未来学校”,论坛组委会邀请到来自江苏、南京及芬兰奥卢大学的教育学者,通过分享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多年经验,为现场上百位教育工作者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家长解锁“未来学校”的教育密码。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学校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全国大学教师课堂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南京市中语会理事、江宁区中语会理事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赛课一等奖获得者

      2022年7月6日上午,南京新书院悠谷学校第四届悠谷中芬国际教育论坛拉开序幕,现场嘉宾沉浸其中,感受着古往今来的教育魅力。

      从新时代到新教育,从新课程到新实践,从新项目到新合作,几乎所有人都希望在一种“新”的不同中,谋求更好的成长、更大的发展、更远的前景。

      事实上,在“新”的激励下,我们也的确可能获取新的努力方向与新的行动动力。今天举办的第四届中芬教育国际论坛,以及在此之前南京新书院悠谷学校与芬兰奥卢大学合作、拟定成立的国内第一个民办“新师资培养学院”,都是这种对新方向与新动力的一种新尝试。

      我们留什么样的世界给后代,取决于我们留什么样的后代给世界;我们留什么样的后代给世界,取决于我们有什么样的教师在当下。

      与中芬教育合作密切相联的“新师资培养项目”,目标指向、培养层级相当明确,让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与“终身研究者”。

      作为一所有抱负、有情怀的民办学校,南京新书院悠谷学校与作为世界顶级教育高地的芬兰奥卢大学共同开展的、对新师资进行可持续培养的新探索,无疑是中芬教育合作史上一件可喜可贺、可圈可点的大事件,也是悠谷学校、老师、学生们的大福音!

      南京新书院悠谷学校从孕育之日起,就致力于创建未来学校,做未来教育,培养未来幸福公民。

      未来学校的创立与发展要想达成既定目标,必须有强大的高素养教师团队与之匹配。自学校创办以来,我们既关注学生的成长,也关注教师的成长。在做中学,是我们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论;在学中养,是我们促进教师成长的方法论。

      一件事是支持学生学习与成长。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未来学校的使命在于唤醒和启迪孩子,以愉快的学习适应未来,以自主的探索书写未来,以仁爱的情怀浸润未来,以文明的礼仪涵养未来,以诗意的激情憧憬未来,让教育不再枯燥乏味。

      另一件事是支持教师学习与成长。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成长,教师成长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撑。作为未来学校,南京新书院学校始终把教师学习与成长作为支撑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性因素,力图探索构建一套能够适应未来教育、培养未来幸福公民的教师终身学习机制,使新书院教育的教师永远站在新时代的潮头,让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和“终身研究者”,让教师把自己的生命恒久地处于“思”与“诗”的职业提升状态。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未来学校的老师不是靠等来的,而是靠培养才能成长起来的。教师成长既要靠内生系统的养成,也需要靠外延生态的激发,这就是教师培养的实践逻辑。

      邵泽斌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学校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就像“传统”与“现代”相互依存一样,“教师”也是一个依存性的概念,没有学生就不存在老师,所以老师应该“迷恋”儿童的成长——孩子需要来自父母的迷恋,更需要专业人士在培养过程中的关注。

      对于真正的好老师而言,没有所谓的坏学生和好学生的区分——喜欢听话的孩子是一种本能,喜欢不听话的孩子,才是专业的教师,才是有德行的教师,才是“好”老师。好的老师有一些特征:

      我觉得大学既要有大楼,也要有大师。因为大楼代表着现代,大师代表着一种大学的底色。我们不是不够现代,而是因为过于现代而忘记了传统。现在要增强我们教师基础专业素养的教育,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无论怎么样的信息化,无论怎么样的智能化,我们教师基本的使命,我们教师基本的素养,我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基本的沟通和交往……这都是我们的教育永远不变的底色,所以要守护传统,守护教师成长的传统,加强反思,加强学习。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很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能够与时俱进, 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康、难以被替代(无论是其他行业的人进入教育领域,还是智能机器的广泛使用)的教师。

      韦钰院士曾呼吁改变现有分科制度的教育模式,着重培养孩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大概念)。否则,30年后,我们的孩子将不能从事大部分的工作。

      法国的小学由一个老师独自承担一个班的所有课程,有的老师从一年级一直教到小学毕业。新教师从教一个班的一年课程开始,逐步向多个年级扩张。

      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包班制对学生身心发展与知识学习负有全面的无限的责任(学科制时有限责任),这样,就消减对教学成果的责任推诿,也没有对学生时间的肆意剥夺——比如作业,老师可以统筹安排,也许今天科学类多一点,明天文学类多一点,总量控制住,不会几科老师一起想办法瓜分孩子原本就不多的课余时间。而且,老师看待学生的态度也会有很大不同,比如有个同学,语文不好,数学好,那可能数学老师偏爱他一些,但语文老师不太喜欢。包班制就不一样了,老师可以看到这个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去发现他的特长与潜力,能全面地看待孩子的优点和不足。

      因此,提高教师的入职门槛,不是简单地提高学历标准,教师的人文与科学素养都很重要,这将是未来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现在的教师也要做好切实的准备。

      关于青少年早期科学教育,我认为当前有种很不好的倾向,就是“诱导下的作秀”——以获取升学的加分为目的,家长被暗示或明示去参与或代替小学生完成不可能做出的科技制作或论文,以谋求虚假繁荣的景象。这本质上就违背了科学教育的初衷,违背了科学精神,而且以作弊的方式伤害孩子的心灵。这在培养未来科学人才的道路上肯定适得其反。

      南京工程学院和奥卢大学联合的理学学士学位是中国教育部批准的首个中芬合作项目,作为项目主任,Markkula博士介绍了该项目。

      目前该项目已有84名毕业生,他们显示出有良好的继续教育和工作岗位的前景。

      在数年的中芬教育往来中,Markkula博士对中国学生的特点及学习方式有一些思考。

      跨文化交流是发展和挑战并存的,文化和创新的进步需要通过跨文化知识交流和融合来实现,就如同丝绸之路的开启。当今社会已然是国际化的社会,各地的文化教育环境都应受到尊重。

      与前面叶明博士提到的包班导师类似,芬兰奥卢大学教师培训学校的Salo博士分析了导师制中的关键概念——导师制、导师、学院。

      Salo博士介绍了教师培训学校的组织结构和发展关系网,阐述了培训学校和奥卢学校本校的关系为:协作、培训、咨询、支持、帮助、建议。讲解了奥卢教师培训学校如何支持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培训学校能为教育者的提供专业的学习、成长和发展培训。是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

      “导师制”是在一段时间内给学校或教育机构内较为年轻或缺乏经验的人提供帮助、指导和建议的系列活动。所以导师(Mentor)与广义的教师(Teacher)有很大不同,你可以理解他们是“新老师的老师”,他们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他们的帮助下,学员老师接受建议、指导,会大幅度提升学习效率,实现高速成长。导师制的作用和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从这些特点我们也很容易发现,想成为合格的导师并不容易,作为导师的关键点在于:

      在教室成长过程中,除了自身的主动学习,如果有导师制进行同步的指导,那收效将是相当显著的。

      第四届悠谷中芬国际论坛利用现代科技方式,让来自芬兰的教育学者和专家与南京现场的嘉宾与观众开启了一场云对话。

      当嘉宾谈到教师成长最应具备的素养,不论是中国的教育专家还是芬兰的教育学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两点:

      好奇心是当我们想要知道某种不知道的事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认知上的复杂情感,它可以理解为一种内在动机,这种内在动机是主动学习和自发探索的关键。

      人类天生就有的这种喜欢探索新的和复杂事物的内在动机会让我们对那些自己不知道的事物产生好奇心,这个获取新信息或新知识的过程便是学习的过程,然而这个过程不会就此结束,因为学习本身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内在动机和好奇心,促使我们继续探索,这就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了一个正向循环。

      以此反观教育,开启好奇心原本是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但现在不论是一些学校还是家庭,甚至是周遭大环境,都在渐渐把“学习”这件美好的事情变成必须依赖外在动机才能去推进的事情。

      最好的教育,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我们谈到的教师培养,都应该是启发式的教育——让学习者对世界产生好奇,对知识产生渴望的教育。

      基于学生科学素养发展评价,2018年秋季,我校与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基于教师学习与成长,本学期,我校与奥卢大学教师培养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今天,我校正式与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所、芬兰奥卢大学教师培养学校签订“新师资培养学院”三方合作协议。

      这个世界的发展,总是不断地在技术进步中跃进;而教育,却要经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才会被重新定义。第四届悠谷中芬国际教育论坛上,所有的与会嘉宾和观众一起,都在这场重新定义教育的旅途中并肩前行。

      此次中芬国际教育论坛,与我们结伴而行的教育者来自五湖四海,因为同一个梦想聚到了一起,聚焦“教师成长”与“未来学校”,既仰望星空,又脚踩大地,既有直指内心的思考,又有振聋发聩的呐喊。

      一届又一届的中芬国际教育论坛,一次又一次帮教育工作者厘清迷思,解除困扰,也让同行在教育觉醒之路上的旅人们感受到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经历了这场论坛,也许你开始回味,嘉宾是如何深挖教育内部痛点,直指问题所在?

      也许你就是一名和我们一样的教育朝觐者,围绕并追随着这场盛会,在每一个被初升旭日点亮双眼的清晨,都胸怀使命,要为更多的孩子再多做一些什么。

      期待在下一届悠谷中芬国际教育论坛的相逢,那将是又一场行走者相互照亮的盛会!

      南京新书院悠谷学校从孕育之日起,就致力于创建未来学校,做未来教育,培养未来幸福公民。未来学校的创建能否达成目标,教师的素养是否能与之匹配,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自学校创办以来,我们既关注学生的成长,也关注教师的成长。在做中学,是我们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论;在学中养,是我们促进教师成长的方法论。

      学校是什么样子,就希望把教师塑造成什么样子。在回答教师成长的话题前,有必要先来描摹一下我们对未来学校内涵的理解。

      一是必须回答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时代命题。当前,我们面对着世界范围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面对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面对着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伟大而又艰巨的事业。

      教育作为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国之基石,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生活要更好,必须把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让教育成就人民的梦想。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难以顺利实现。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国家。未来学校应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命题,回答好如何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报国理想,如何培养学生规划人生应对变化万千的社会,如何培养学生的高品质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力和专注力,如何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任务,如何与世界展开教育对话,如何展现中华民族的教育智慧等一系列问题,探寻具有中国特色未来教育发展体系。

      二是必须回答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命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新理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教育必须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柱。

      作为未来学校,必须以更加开放创新的举措推动世界教育发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和治理方式变革,不断深化教育的国际合作,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教育智慧。

      教育作为人类的事业、全球的共同利益,必须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把培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人,作为新时代教育思考和实践的主题,使之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的意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为此,作为未来学校,必须率先承担起教育的这一使命。

      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内涵,未来学校应在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养成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立足国家、面向世界,形成和谐统一的国家意识与世界意识,引导学生在关心、参与人类命运发展的责任主体等命题上,做出示范。 (二)未来学校必须拥抱科学育人理念

      基于对两大时代命题的慎重回答,南京新书院学校从开始孕育,就蕴含了自己对教育的科学理解,确立了南京新书院教育核心理念,形成了我们的教育核心表达:与儿童一起对话未来。显然,“对话”把儿童、教师、学校、家长、当下、未来等众多教育要素平等地链接到了一起,为未来学校勾划了理想蓝图。

      缘于“对话”,我们形成了“以儿童发展为本;让儿童的发展拥有无限可能”之教育哲学观。强调以儿童发展为本,就是要把儿童发展作为学校所有工作的原点和终点,就是要以儿童为主体,重视儿童的生命质量,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引导儿童身心灵同步发展,让儿童成为完整幸福的人。强调让儿童的发展拥有无限可能,就是要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倡导个性化发展。通过多元的教育形态,尊重儿童天性,使儿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激发儿童潜能,让每一个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不仅是学校的教育哲学观,也成为了学校的教育愿景。

      缘于“对话”,我们形成了“童、真、诚、朴”之校训。所谓“童真”,就是不忘初心,呵护天性;求真务实,追求真理。所谓“诚朴”, 就是精诚做事,诚信做人;朴实自然,智慧于世。

      缘于“对话”,我们形成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独立思维、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力的未来幸福公民”之教育使命。

      缘于“对话”,我们需要思考改变很多关系。比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校长之间的关系、当下与未来之间的关系等众多关系都需要重构,以适应未来学校的发展。

      从对时代命题的回答,到科学理念的形成,未来学校还必须回答好“做什么”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要聚焦到两件大事上。

      一件事是支持学生学习与成长。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未来学校创建的使命,在于唤醒和启迪孩子,以愉快的学习适应未来,以自主的探索书写未来,以仁爱的情怀浸润未来,以文明的礼仪涵养未来,以诗意的激情憧憬未来,让教育不再枯燥乏味。

      另一件事是支持教师学习与成长。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成长,教师成长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撑。教师的学习与成长不佳,势必会阻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作为未来学校,南京新书院学校始终把教师学习与成长,作为支撑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性因素,力图探索构建一套能够适应未来教育、培养未来幸福公民的教师终身学习机制,使新书院教育的教师永远站在新时代的潮头,让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和“终身研究者”,让教师把自己的生命,恒久地处于思与诗的职业提升状态。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未来学校的老师,不是靠等来的,而是靠培养,才能成长起来的。教师成长既要靠内生系统的养成,也需要靠外延生态的激发,这就是教师培养的实践逻辑。

      我们南京新书院学校促进教师成长的内生系统,可以概括为“读、研、演、练”四个字。

      1、读,这里指专业阅读。老师的专业阅读分两个部分,一个是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目,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法国哲学家卢梭的《爱弥儿》(论教育)、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美国认知科学家的《教育与脑神经科学》、杜威先生的《民主与教育》,还有世界科学家和教育家们联合编写的《人是如何学习的》等等;一个是教师的自由选读书目,这部分要求读后向同伴推荐一本有价值的书,并说明推荐的理由。通过专业阅读,让教师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使教师找到成长的价值感,促使教师快速地获得了成长的养分。

      ——通过这段的阅读,让我意识到,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小学校的最大难题,越来越聚焦在一个点上——不是方向感,也不是方法论,而是教师的成长能否同步。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特别想说,课堂里没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学生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就像每个人的体力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学会予以个别对待。作为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判断当前学生在哪些方面有优势,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在脑力劳动中享受到学习成果的喜悦。不能要求班级里所有学生都一样快,有的人快些有的人慢些,这是正常的。

      2、研,这里指专业研究。老师的专业研究主要聚焦在四个方面:一是研究课标,促进教师准确把握课程的内涵和要求;二是研究教材,促进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内容逻辑;三是研究方法,研创各学科《学习建导手册》,以此引领课堂教学的研究;四是开展项目研究,促进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专业研究,让教师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登,使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方向感。

      3、演,这里指专业演讲。老师的专业演讲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一是演讲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让教师找到与大师对话的快乐;二是演讲分享自己研读课标和教材的心得,提升教师与课堂对话的能力;三是演讲分享自己的工作思路,满足教师与同伴学习的愿望;四是演讲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激发教师育人的情怀。通过专业演讲,让教师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使教师找到专业成长的满足感。

      4、练,这里指专业训练。专业训练主要聚焦于课堂,让教师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学所得应用于课堂,让教师在与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获得快速成长的机会。我们采取课堂纪实的方式,倡导教师把每一节课都上成自己的公开课,随时欢迎同伴或相关专家走进教师的课堂。通过专业训练,让教师站在学生的肩膀上反思,使教师体验到专业成长的紧迫感,教师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我们南京新书院促进教师成长的外延生态,就是给教师提供三个实践交流的平台。

      2018年,我们摁下了“悠谷中芬国际夏令营”活动的按钮,规划了“零点启蒙”、“亲近自然”、“故事之旅”、“艺术星空”、“科技追梦”、“抚摸痕迹”、“军旅启蒙”七大主题内容,从一年级贯通到六七八九年级,每年完成一个主题,至今已完成四个主题。活动中,每一次课程设计、每一次课堂交流,既留下南京新书院老师的智慧,也留下了芬兰老师的思想。可以说,夏令营课程从开发到实践,是最能锻炼队伍的课程,是最能促进教师学习与成长的课程,这是对“在学中养”这一方法论的经典诠释。中芬国际夏令营活动,标志着我们的教师培养开始走向国际化的交流视域。

      如果说,夏令营是让教师在实操中成长,那么,教育论坛就是让教师在思想碰撞中反思成长。从2018年开始,悠谷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悠谷中芬国际教育论坛”。第一届论坛主题为“未来学校”,共同畅想未来学校的教育使命和教育内涵;第二届论坛主题为“课堂与未来”,共话课堂的生命力与未来学校的建设;第三届论坛的主题为“儿童发展的无限可能”,强调儿童发展的多元化,多维度探讨儿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未来学校与教师成长”,共话未来教师的生命状态和职业使命。历次论坛都汇聚了中芬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教师,既有主旨演讲,也有圆桌论坛,大家共同畅想未来的教育方向,共同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路径。论坛上碰撞出来的思想火花和教育智慧,为新书院老师的快速成长,打开了视野,提供了思想养分。

      着眼于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为培养一大批适应并引领未来教育发展的新师资队伍,我们启动成立了国内第一所民办“新师资培养学院”。“新师资培养学院”旨在构建一个由国内相关高校、国外相关高校和南京新书院共同参与,南京新书院总部学校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南京新书院与东南大学、奥卢大学三方共建的师资培训战略合作协议,与东南大学脑科学研究中心合作的第一期项目已经实施,与芬兰奥卢大学及其教师培养学校的第一期合作项目也正在推进中。

      “新师资培养学院”依托南京新书院悠谷学校为培训实践基地,依托国内外高校等名校资源,开发相应的培训课程,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持续开展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职前培训主要面向准备入职的准教师,本科毕业的学习两年(其中一年入职学习),硕士、 博士研究生学习一年半(其中一年入职学习),其任务是让学习者拥有适应未来学校发展的教育教学能力。职后培训主要是面向在职教师,其任务是持续提升学习者的素养和能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目前, “新师资培养学院”在国际上的首次链接是芬兰,未来,我们还会与更多的国家链接。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独立思维、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力的未来幸福公民。

    联系方式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